新闻资讯
全国客服热线
4001-691-791
行业资讯
广州机场空运公司-航空货运全程网络化
- 发布时间:2021-03-11
- 浏览量:1249
广州机场航空货运物流有限公司【020-37737567】广州白云机场货运部24h办理机场货运、机场快递、仓储、配送和门到门,门到港,港到港的8小时-24小时的航空快件服务。广州机场航空货运运有限公司是中国东航货运在成立较早的物流公司之一、也是从事广州航空货运业务好的优秀企业、是经广州市工商、税务和运输部门核准注册成立的*国内国际机场航空运输公司、总部位于交通便利的广州白云机场货运部。公司为客户提供上门提货、提供货物木箱、纸箱包装业务,可代客户收取货款,运输费用结算方式灵活,可办理现金支付、转帐汇款及货到付款业务,安全、快捷、方便、真正做到:"只需一个电话,便可以享受到足不出户的机场航空运输及综合物流货运服务"。
机场货运承接范围:
1:服装、纺织品、皮鞋。
2:布料、皮革,家具。
3:监管货、手机、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灯饰。配件、电脑、药品、印刷品、仪器仪表、陶瓷、工艺品
4:水产品、沙蚕、冻品、海鲜。
5:苗鸡、苗鸭、苗鹅、家禽、宠物、观赏鱼。
6:水果、蔬菜、鲜花、饲料。
7:贝类、种蚕、种蛋。
8:化工品(液体、粉末、固体)
广州机场航空货运物流有限公司为了不断规范、强化、扩大企业品牌意识,逐步树立东方航空物流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安全、实惠、高效”的企业形象,我们率先在行业中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分别为客户建立了档案;开通了400免费电话,接受客户电话来访、业务咨询、跟踪回访,接受客户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为车辆安装了GPS定位系统,让客户随时了解货物的运送情况;引入计算机管理和自动化库存管理等系统,有效地安排货物装运。我公司现拥有客户数量达5000多家,签定长期合作协议的客户1000余家。我们的目标是致力于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的航空物流公司。
武汉:优先发展“双枢纽”航空货运网 未来三年发展50条国内全货机航线
民航资源网2020年12月11日消息:12月10日,武汉市正式发布《武汉市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明确,到2022年,基本建成网络化、专业化、集约化、智慧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继续保持内陆领先、全国靠前的成本优势。主要目标包括,加快实施航空“双枢纽”战略。构建“35+15+30”(35条商务航线、15条货运航线、30条文旅航线)国际航空大通道,发展50条国内全货机航线,加快形成覆盖全国、通达全球的轴辐式航空网络体系。
《计划》指出,未来三年的主要任务有: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不断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以及建立健全物流业政策支持体系。
其中,在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方面,优先发展“双枢纽”航空货运网。推进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T2航站楼改造等机场扩容工程,加快航空物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武汉天河机场、鄂州机场运营合作对接,加速构建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协同构建国内全货机航线网络,巩固武汉天河机场中部地区国际门户枢纽地位,推动鄂州机场建成一流航空货运枢纽。
原文如下:
武汉市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的工作部署,加快疫后重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降成本、提效率”主线,以提升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为支撑,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保障,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物流中心建设,为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提供强有力保证。
二、主要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成网络化、专业化、集约化、智慧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继续保持内陆领先、全国靠前的成本优势。
——航空“双枢纽”战略加快实施。构建“35+15+30”(35条商务航线、15条货运航线、30条文旅航线)国际航空大通道,发展50条国内全货机航线,加快形成覆盖全国、通达全球的轴辐式航空网络体系。
——中部陆海联运大通道加快建设。构建“8+6”国际直达联运大通道,打造直达国外枢纽城市(德国杜伊斯堡/汉堡、法国杜尔日、波兰波兹南、俄罗斯莫斯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立陶宛维尔纽斯)的6条国际铁路干线通道和至日本、韩国的2条江海直航通道,以及经大连、上海、宁波、广州等沿海城市出境的4条铁海联运通道和经上海转运至台湾、东盟地区的2条江海联运通道,进一步完善中部陆海联运大通道。
——城市配送三级网络基本建成。建成公共型配送中心8个以上,新建或改造多功能公共服务型冷库30万吨以上,新增标准化冷藏车500台以上,新增新能源物流配送车3000台以上,新增智能快件箱4000组以上,建设村级快递网点1500个以上,完善以“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三级城市配送网络。
——物流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引进物流总部、第二总部企业5家以上,培育3A级物流企业30家以上(其中,5A级物流企业5家),打造具有产业和市场优势的供应链协同平台10个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1.优先发展“双枢纽”航空货运网。推进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T2航站楼改造等机场扩容工程,加快航空物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武汉天河机场、鄂州机场运营合作对接,加速构建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协同构建国内全货机航线网络,巩固武汉天河机场中部地区国际门户枢纽地位,推动鄂州机场建成一流航空货运枢纽。
2.突破发展“两廊”支撑多式联运网。加快补齐联运转运衔接设施短板,推进高铁、地铁进机场,铁路进港区、物流园区。加快阳逻港、汉南港等疏港铁路公路建设,以及武汉天河机场与鄂州机场之间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巩固提升武汉北部地区多式联运走廊能力。推进阳逻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的航运新格局。加紧谋划武汉南部地区多式联运走廊布局。
3.巩固发展“双轮驱动”水路航运网。协调推进长江航道整治“645”工程和汉江航道三期改造工程,推动阳逻港区三作业区一期后续工程,完善汉南港区集装箱作业区建设。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扩大千箱级江海直达、500标箱级直航船队规模。坚持直达与转运“双轮驱动”,巩固提升江海联运服务水平,拓展武汉至东亚、东南亚近洋直达航线,提升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0万标箱,将武汉港打造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枢纽港。
4.提升发展“一环八向”铁路货运网。推动沿江高铁重大项目建设,续建新港江北铁路二期,推动武汉铁路外绕线建设,加快形成武汉至郑州、重庆、西安等城市的“一环八向”铁路快速货运网络。加快推进吴家山和滠口、大花岭以及阳逻、光谷南、常福“1+2+3”三级铁路物流基地节点布局。深挖铁路货运潜能,拓展快速货运“天天班”和沿江货运班列。发挥枢纽区位优势,建设中欧班列中部集结中心,提升武汉班列国际通道能力。
5.改善发展“6环24射”道路货运网。加快武大、武阳、硚孝二期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推动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武天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完善机场、港口、铁路站场“最后一公里”集疏运体系,促进设施互联互通。统筹武汉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等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推进国家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卡车航班等运输组织方式,提升区域中转、分拨能力,加快形成服务中部、辐射全国的道路运输服务网络。
6.完善发展“三级节点”城市配送网。按照“一级节点重辐射、二级节点重接驳、三级节点重覆盖”的原则,完善以城际转运分拨中心、城区公共配送站、社区末端配送设施为支撑的城市三级配送网络。鼓励本地商贸流通企业整合存量设施资源,加快改造建设一批公共配送中心,推动设施对外开放、共享共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智能配送设施改造,新建小区智能配送设施纳入公共设施建设配套规划。持续推进“邮政在乡”“快递进村”工程,提高行政村快递网点覆盖率。
(二)不断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1.培育引进物流“头部企业”。瞄准“五类500强”、全球物流100强,积极引进敦豪、菜鸟网络、京东物流等国际国内物流头部企业在汉设立区域总部或功能性总部。支持中远海运集团、东风集团等央企在汉设立物流总部,支持长江铁路公司落户运营。引导武汉港发集团、武汉商贸集团等本地龙头企业整合核心资源,与国内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联盟合作,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2.提高现代供应链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完善全市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聚焦制造、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打造一批产业供应链协同平台。支持东风物流、安吉物流等龙头企业,整合汽车及零部件物流需求,为主机厂提供综合物流服务解决方案。支持中国医药、九州通、人福医药等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做大物流产业规模,助推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
3.大力发展特色物流。补齐城乡冷链物流短板,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引导企业扩大冷藏车运力规模。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强化武汉经开、东湖、新港空港等3个综保区之间的业务联动,完善跨境电商仓储物流中心和集中监管场所布局。积极发展高铁快递物流,深化铁路与快递企业合作,推广“高铁极速达”“当日达即送”等多种快递服务产品。引导会展物流发展,鼓励本土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合作,打造专业服务品牌。
4.加快发展智慧物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城市配送、供应链协同等三大平台,建设智能交通枢纽、数字物流园区、智能仓储集配中心、智能快件箱等四类终端,促进物流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降低物流信息成本,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智能化水平。鼓励物流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网络货运、共享云仓、分时配送等新模式新业态规范发展。
5.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保障预案,建立应急物流保障重点企业名单,改造建设一批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物流基地,做好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能力储备。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华中区域中心、国家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中心和应急物流枢纽建设,完善蔡甸通航产业园航空救援设施功能,提高区域应急保障能力。
(三)建立健全物流业政策支持体系
1.优化物流空间布局。围绕全市现代产业分布和城市空间格局,高质量编制“十四五”物流发展规划,修编物流空间专项规划(2020—2035年),强化江南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一港六园八中心”布局,完善“物流总部+综合物流园+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物流业发展体系架构,推动物流设施与区域产业紧密衔接,增强产业园区配套服务功能。
2.保障物流项目用地需求。对国家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冷链物流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和市级重点物流项目,实施项目用地预报和预安排制度,优先纳入全市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供应计划予以保障,特别重大项目实行“点供”和市级兜底保障。支持利用铁路划拨用地等存量土地建设物流设施。合理设置物流用地绩效考核指标,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对提高自有工业用地或仓储用地利用率、容积率并用于仓储、分拨转运等物流设施建设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3.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停靠管理。实行城市配送车辆与普通货运车辆分类管理,把运送生鲜食品、药品等车辆视同城市公共交通,保障其全天候通行。推广应用新能源物流车辆,放宽车辆市内通行管控。城市配送车辆实行动态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纳入监控平台,提升配送车辆装载运输效率。合理设置城市配送车辆停靠装卸相关设施,在条件允许的商超、社区周边划定限时停车位,实行分时管理。
4.增强口岸功能和服务水平。加快武汉天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统筹铁路、港口、机场进境指定口岸布局建设,推动光谷“城市货站”项目落地运营。积极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口岸与单一窗口对接。探索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制度,建立提前申报容错机制,实行“提前申报”和“通关+物流并联作业”,实现口岸作业全流程无纸化,提升口岸通关服务质量。
5.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充分运用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推动一批功能性、基础性交通物流重大项目建设。聚焦航空航线、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完善省市区多方投入、政策组合、协同支持的统筹联动机制,推动通道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市级物流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用足用好A级物流企业、冷库设施、新能源物流车等既有奖补政策,并适时调整其奖补范围及标准,助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6.切实降低物流税费成本。严格执行港口、机场、铁路等涉企经营性收费项目清单和标准公示制度,降低部分政府定价的港口收费标准,压减单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常规收费至400美元以内。落实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深化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改革,降低公路通行成本。探索推广金融贷款“3分钟申贷、0人工介入、1秒钟放款”的“301模式”,提高贷款审批速度,缓解中小微物流企业资金压力。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抢占未来发展先机,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地区“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落实。
(二)强化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建立和完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和工作统筹,协调解决物流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推动物流降成本工作取得实效。
(三)细化责任分工。各牵头单位要统筹推进重点任务事项(清单附后),会同相关责任单位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责任单位要明确具体工作部门,明确时间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四)强化考核督办。组织开展物流降本增效工作推进考核评价,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各区和市直各单位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任务,强化目标考核和跟踪督办,定期通报进展、定期研究分析,力促降本增效出真招见实效。
(五)完善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物流统计体系,强化物流成本的日常统计、运行监测和综合评价工作。同时,加大政府采购服务力度,不断丰富航空货运、公路物流等运价指数研究,做好物流运行监测预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机场货运承接范围:
1:服装、纺织品、皮鞋。
2:布料、皮革,家具。
3:监管货、手机、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灯饰。配件、电脑、药品、印刷品、仪器仪表、陶瓷、工艺品
4:水产品、沙蚕、冻品、海鲜。
5:苗鸡、苗鸭、苗鹅、家禽、宠物、观赏鱼。
6:水果、蔬菜、鲜花、饲料。
7:贝类、种蚕、种蛋。
8:化工品(液体、粉末、固体)
广州机场航空货运物流有限公司为了不断规范、强化、扩大企业品牌意识,逐步树立东方航空物流品牌在客户心目中的“安全、实惠、高效”的企业形象,我们率先在行业中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分别为客户建立了档案;开通了400免费电话,接受客户电话来访、业务咨询、跟踪回访,接受客户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为车辆安装了GPS定位系统,让客户随时了解货物的运送情况;引入计算机管理和自动化库存管理等系统,有效地安排货物装运。我公司现拥有客户数量达5000多家,签定长期合作协议的客户1000余家。我们的目标是致力于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的航空物流公司。
武汉:优先发展“双枢纽”航空货运网 未来三年发展50条国内全货机航线
民航资源网2020年12月11日消息:12月10日,武汉市正式发布《武汉市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明确,到2022年,基本建成网络化、专业化、集约化、智慧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继续保持内陆领先、全国靠前的成本优势。主要目标包括,加快实施航空“双枢纽”战略。构建“35+15+30”(35条商务航线、15条货运航线、30条文旅航线)国际航空大通道,发展50条国内全货机航线,加快形成覆盖全国、通达全球的轴辐式航空网络体系。
《计划》指出,未来三年的主要任务有: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不断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以及建立健全物流业政策支持体系。
其中,在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方面,优先发展“双枢纽”航空货运网。推进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T2航站楼改造等机场扩容工程,加快航空物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武汉天河机场、鄂州机场运营合作对接,加速构建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协同构建国内全货机航线网络,巩固武汉天河机场中部地区国际门户枢纽地位,推动鄂州机场建成一流航空货运枢纽。
原文如下:
武汉市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的工作部署,加快疫后重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降成本、提效率”主线,以提升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为支撑,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保障,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物流中心建设,为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提供强有力保证。
二、主要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成网络化、专业化、集约化、智慧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继续保持内陆领先、全国靠前的成本优势。
——航空“双枢纽”战略加快实施。构建“35+15+30”(35条商务航线、15条货运航线、30条文旅航线)国际航空大通道,发展50条国内全货机航线,加快形成覆盖全国、通达全球的轴辐式航空网络体系。
——中部陆海联运大通道加快建设。构建“8+6”国际直达联运大通道,打造直达国外枢纽城市(德国杜伊斯堡/汉堡、法国杜尔日、波兰波兹南、俄罗斯莫斯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立陶宛维尔纽斯)的6条国际铁路干线通道和至日本、韩国的2条江海直航通道,以及经大连、上海、宁波、广州等沿海城市出境的4条铁海联运通道和经上海转运至台湾、东盟地区的2条江海联运通道,进一步完善中部陆海联运大通道。
——城市配送三级网络基本建成。建成公共型配送中心8个以上,新建或改造多功能公共服务型冷库30万吨以上,新增标准化冷藏车500台以上,新增新能源物流配送车3000台以上,新增智能快件箱4000组以上,建设村级快递网点1500个以上,完善以“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三级城市配送网络。
——物流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引进物流总部、第二总部企业5家以上,培育3A级物流企业30家以上(其中,5A级物流企业5家),打造具有产业和市场优势的供应链协同平台10个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1.优先发展“双枢纽”航空货运网。推进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T2航站楼改造等机场扩容工程,加快航空物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武汉天河机场、鄂州机场运营合作对接,加速构建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协同构建国内全货机航线网络,巩固武汉天河机场中部地区国际门户枢纽地位,推动鄂州机场建成一流航空货运枢纽。
2.突破发展“两廊”支撑多式联运网。加快补齐联运转运衔接设施短板,推进高铁、地铁进机场,铁路进港区、物流园区。加快阳逻港、汉南港等疏港铁路公路建设,以及武汉天河机场与鄂州机场之间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巩固提升武汉北部地区多式联运走廊能力。推进阳逻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的航运新格局。加紧谋划武汉南部地区多式联运走廊布局。
3.巩固发展“双轮驱动”水路航运网。协调推进长江航道整治“645”工程和汉江航道三期改造工程,推动阳逻港区三作业区一期后续工程,完善汉南港区集装箱作业区建设。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扩大千箱级江海直达、500标箱级直航船队规模。坚持直达与转运“双轮驱动”,巩固提升江海联运服务水平,拓展武汉至东亚、东南亚近洋直达航线,提升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0万标箱,将武汉港打造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枢纽港。
4.提升发展“一环八向”铁路货运网。推动沿江高铁重大项目建设,续建新港江北铁路二期,推动武汉铁路外绕线建设,加快形成武汉至郑州、重庆、西安等城市的“一环八向”铁路快速货运网络。加快推进吴家山和滠口、大花岭以及阳逻、光谷南、常福“1+2+3”三级铁路物流基地节点布局。深挖铁路货运潜能,拓展快速货运“天天班”和沿江货运班列。发挥枢纽区位优势,建设中欧班列中部集结中心,提升武汉班列国际通道能力。
5.改善发展“6环24射”道路货运网。加快武大、武阳、硚孝二期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推动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武天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完善机场、港口、铁路站场“最后一公里”集疏运体系,促进设施互联互通。统筹武汉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等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推进国家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卡车航班等运输组织方式,提升区域中转、分拨能力,加快形成服务中部、辐射全国的道路运输服务网络。
6.完善发展“三级节点”城市配送网。按照“一级节点重辐射、二级节点重接驳、三级节点重覆盖”的原则,完善以城际转运分拨中心、城区公共配送站、社区末端配送设施为支撑的城市三级配送网络。鼓励本地商贸流通企业整合存量设施资源,加快改造建设一批公共配送中心,推动设施对外开放、共享共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智能配送设施改造,新建小区智能配送设施纳入公共设施建设配套规划。持续推进“邮政在乡”“快递进村”工程,提高行政村快递网点覆盖率。
(二)不断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1.培育引进物流“头部企业”。瞄准“五类500强”、全球物流100强,积极引进敦豪、菜鸟网络、京东物流等国际国内物流头部企业在汉设立区域总部或功能性总部。支持中远海运集团、东风集团等央企在汉设立物流总部,支持长江铁路公司落户运营。引导武汉港发集团、武汉商贸集团等本地龙头企业整合核心资源,与国内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联盟合作,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2.提高现代供应链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完善全市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聚焦制造、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打造一批产业供应链协同平台。支持东风物流、安吉物流等龙头企业,整合汽车及零部件物流需求,为主机厂提供综合物流服务解决方案。支持中国医药、九州通、人福医药等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做大物流产业规模,助推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
3.大力发展特色物流。补齐城乡冷链物流短板,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引导企业扩大冷藏车运力规模。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强化武汉经开、东湖、新港空港等3个综保区之间的业务联动,完善跨境电商仓储物流中心和集中监管场所布局。积极发展高铁快递物流,深化铁路与快递企业合作,推广“高铁极速达”“当日达即送”等多种快递服务产品。引导会展物流发展,鼓励本土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合作,打造专业服务品牌。
4.加快发展智慧物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城市配送、供应链协同等三大平台,建设智能交通枢纽、数字物流园区、智能仓储集配中心、智能快件箱等四类终端,促进物流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降低物流信息成本,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智能化水平。鼓励物流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网络货运、共享云仓、分时配送等新模式新业态规范发展。
5.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保障预案,建立应急物流保障重点企业名单,改造建设一批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物流基地,做好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能力储备。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华中区域中心、国家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中心和应急物流枢纽建设,完善蔡甸通航产业园航空救援设施功能,提高区域应急保障能力。
(三)建立健全物流业政策支持体系
1.优化物流空间布局。围绕全市现代产业分布和城市空间格局,高质量编制“十四五”物流发展规划,修编物流空间专项规划(2020—2035年),强化江南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一港六园八中心”布局,完善“物流总部+综合物流园+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物流业发展体系架构,推动物流设施与区域产业紧密衔接,增强产业园区配套服务功能。
2.保障物流项目用地需求。对国家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冷链物流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和市级重点物流项目,实施项目用地预报和预安排制度,优先纳入全市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供应计划予以保障,特别重大项目实行“点供”和市级兜底保障。支持利用铁路划拨用地等存量土地建设物流设施。合理设置物流用地绩效考核指标,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对提高自有工业用地或仓储用地利用率、容积率并用于仓储、分拨转运等物流设施建设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3.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停靠管理。实行城市配送车辆与普通货运车辆分类管理,把运送生鲜食品、药品等车辆视同城市公共交通,保障其全天候通行。推广应用新能源物流车辆,放宽车辆市内通行管控。城市配送车辆实行动态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纳入监控平台,提升配送车辆装载运输效率。合理设置城市配送车辆停靠装卸相关设施,在条件允许的商超、社区周边划定限时停车位,实行分时管理。
4.增强口岸功能和服务水平。加快武汉天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统筹铁路、港口、机场进境指定口岸布局建设,推动光谷“城市货站”项目落地运营。积极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口岸与单一窗口对接。探索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制度,建立提前申报容错机制,实行“提前申报”和“通关+物流并联作业”,实现口岸作业全流程无纸化,提升口岸通关服务质量。
5.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充分运用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推动一批功能性、基础性交通物流重大项目建设。聚焦航空航线、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完善省市区多方投入、政策组合、协同支持的统筹联动机制,推动通道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市级物流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用足用好A级物流企业、冷库设施、新能源物流车等既有奖补政策,并适时调整其奖补范围及标准,助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6.切实降低物流税费成本。严格执行港口、机场、铁路等涉企经营性收费项目清单和标准公示制度,降低部分政府定价的港口收费标准,压减单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常规收费至400美元以内。落实大宗商品仓储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深化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改革,降低公路通行成本。探索推广金融贷款“3分钟申贷、0人工介入、1秒钟放款”的“301模式”,提高贷款审批速度,缓解中小微物流企业资金压力。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抢占未来发展先机,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地区“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落实。
(二)强化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建立和完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和工作统筹,协调解决物流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推动物流降成本工作取得实效。
(三)细化责任分工。各牵头单位要统筹推进重点任务事项(清单附后),会同相关责任单位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责任单位要明确具体工作部门,明确时间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四)强化考核督办。组织开展物流降本增效工作推进考核评价,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各区和市直各单位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任务,强化目标考核和跟踪督办,定期通报进展、定期研究分析,力促降本增效出真招见实效。
(五)完善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物流统计体系,强化物流成本的日常统计、运行监测和综合评价工作。同时,加大政府采购服务力度,不断丰富航空货运、公路物流等运价指数研究,做好物流运行监测预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下一篇:广州机场航空货运公司-专注于空运